歲末年終,無數的審視與檢驗終將水到渠成的隨著時間推移而緩步前行,我也和老板有了一次的對話與面談,不談笑風生,不冠冕堂皇,只談他認為你的表現有著什么樣的問題,以及確證鑿鑿的事件讓你心服口服,“Dennis,別人不會體諒我說,因為我們組有一個新來的校招生,所以對我們的要求就降低,我們組就是需要這樣的一個人去處理這些業務,你要趕緊跟上來,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再讓你去適應,再給你去學習成長”我低落著沉默不語,我了解老板想說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他的期待,我也清楚著自己的工作表現,只是那一刻,籠罩著我的強烈憂郁不是因為老板的譴責,而是強烈發自內心的失望,是辜負當初躊躇滿志曾經無懼天高地厚的自己。
一個人在上海工作,租的合租房(羅少佟/攝)
這兩年,經歷了自己人生第一次身份的轉變,從學生,變成了員工,學生的世界我駕輕就熟,從自己有意識以來,一直都是在校園生活中度過的,將近20多年的學生身分,我安逸于總有人手把手帶你成長的環境,以及充滿善意包容的氛圍,我可以自信的說,以成績上的表現評判,我確實符合一位好學生的標準,2017年,我懷著充滿抱負的心申請上海交大的交換學生,從此開啟我更深一層與大陸,或者說是與魔都上海的交流和懷抱。
2018年初前往交大交換,與交大徐匯校區廟門合影
交大交換期間實習工作中,前往基金會在大西北受助學生家庭拜訪.
在交大交換的日子里,除了學習之外,我也在陸家嘴一間企業基金會做項目助理實習,主要的工作業務就是替基金會傳播我們做的公益項目,除了教育醫療領域上的聯系采訪編寫,我也陪同基金會主管前往大西北,對我們資助的學生進行家訪,進一步的去提供他們需要的幫助,同時也拍攝視頻記錄他們生活的改善,親眼見證他們生活的困境,讓我對基金會扶貧工作有更深的認同,也對人生有不同的的體悟與感恩,實習經驗讓我真實的感受自己是否習慣,且適應上海工作的環境,也埋下了日后在這邊就業的種子。
交大交換期間實習工作中,前往甘肅與基金會受助學生合影.
參加上海交大體總杯網球比賽得獎合影
交換期間我依舊熱愛網球,我也參與了上海交大的體總杯網球比賽,幸運的拿下單雙打的冠軍,平時也常和網球協會的朋友們一同切磋交流,更與他們報名參加校外業馀的比賽,認識到更多的網球愛好者,不僅一同打球、看球,大家都在生活中給予我很多的幫助,周末也會相約出游,讓我對于魔都有更多的探索和喜愛,在上海,大多數的人都會給予我這位臺胞學生多一些的關照和友好,有些時候,當我想想自己真正對于魔都的熱愛,不是由于摩天大樓的矗立,也不是經濟繁榮的吸引,僅僅只是不舍和眷戀這些上海朋友的相知相惜。
在上海準備秋招努力刷行測題練習
畢業后,我和身邊的好友一同參與了秋招的準備,很多時候,對于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來說,秋招的準備實在是十分繁瑣復雜,規則和企業的選擇我也都一知半解,好在身邊的朋友都特別優秀,給了我許多有用的資訊參考做準備,一起備戰筆試,面試和等待結果,真的特別感謝他們,最后如愿拿到了offer,今年六月正式展開自己在上海的工作生涯。
工作初期,我滿懷雞血,給自己定了許多的目標,也誓言一定要令人刮目相看,甚至有著強大的企圖心,相信自己獨自一人可以奮不顧身的全力以赴,一開始,身為一張白紙,我可以學習的東西特別多,小部分的成長改善,都是顯著的進步,也得到過老板的肯定,但是人往往習慣著偷懶,畏難心態限制我們去改變自己既有的方式,在上海這座充滿誘惑的城市,我開始安排更多活動,像是打球,看電影,吃飯喝酒…等,原本說好的工作第一,漸漸的被我淡忘,我想著,反正都領一樣的工資,用不著太努力,表現也因此停滯不前,消極的心態也反映在自己的工作表現,許多時候失去了追求極致和完美的堅持,當然,當下的自己會有種得到茍且的舒坦,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更違背了自己當初信誓旦旦和飄洋過海的初衷。
工作會議中,努力參與聽講工作照
這一次和老板的晤談,是暮鼓晨鐘,也如醍醐罐頂,拉回逐漸偏航的我,也讓我重新檢視當初自己許下前來上海打拼的承諾與期待,敲醒了我不再是一名可以多方試錯的學生,而需要自己承擔起更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