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最后一支援鄂醫療隊撤離:共輿而馳 凱旋而歸 中新社武漢4月15日電 題:最后一支援鄂醫療隊撤離:共輿而馳 凱旋而歸 中新社記者 郭曉瑩 梁婷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迎戰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實施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醫療支援行動,數萬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馳援湖北。 15日中午,隨著國航CA042航班從武漢天河機場起飛,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撤離武漢,至此,所有援鄂醫療隊全部卸甲凱旋。 國有難召必至 1月23日上午10時,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成為全國疫情防控主戰場和決戰之地。 1月24日,136名上海醫務人員和128名廣東醫務人員飛抵武漢。此后全國各地醫療隊相繼開拔,以最快的速度向武漢集結。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國醫療最高水平的精銳部隊在江城集結,網友們稱之為“四大天團”“王炸”,對他們給予厚望。 2月中旬,國家衛健委統籌安排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除武漢市以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舉全國之力,快速提升湖北的抗疫能力,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共輿而馳,同舟而濟,輿傾舟覆,患實共之。”一時間,四面八方最強的醫療力量馳援湖北,最好的醫療資源涌向湖北。中西醫結合,“雙線并行”治療,成為抗疫“中國方案”的亮點。 與此同時,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10天左右雙雙落成,首家方艙醫院從動工到開艙接診僅耗時29個小時,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 來自全國9省市的16支醫療隊、3202名醫護人員陸續進駐雷神山醫院;94支醫療隊、8000多名醫護人員援助方艙,共開放床位13000多張,收治輕癥患者12000多名,治愈患者7000多名,真正實現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成為扭轉局面的關鍵之舉。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由衷表示,“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相信中國采取的措施將有效控制并最終戰勝疫情。” 有所需盡所能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湖北、武漢本地醫療資源嚴重不足,全國各地竭盡所能,從人員、技術和物資上“硬核”支援湖北。 寧夏先后派出6批共782人的醫療隊員馳援湖北,占該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所有呼吸、感染、重癥、急診等重點專業50%左右的人力資源。 四川醫療隊從后方緊急調配設備,指導增建負壓病房、P2實驗室、供養系統等硬件設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幾乎將重癥醫學科整體搬遷到了前方的受援醫院。 山西醫療隊貢獻“山西方案”,推廣使用中藥方劑,并發揮山西醫學會150多位學科專家的優勢,開展遠程會診,實現前方有需求,后方有應答。 江蘇醫療隊開通遠程會診系統,前后方聯動,相當于把江蘇的三甲醫院“搬”到了湖北。 鄂州市在院治療病例中,50%的重癥、超過80%的危重癥都是貴州醫療隊接診。貴州省全省共5輛負壓救護車,其中2輛開到了鄂州。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表示,較大的國家和國家集團展現的合作和團結尤為重要,可以學習中國的成功例子,比如“以省援鄂”“以院援鄂”的做法。 擔使命戰必勝 “從我大年初二到武漢,到今天已經九九八十一天了。”15日,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用手比“八”字笑著說,他終于可以回家了。 1月26日,來自北京6家醫院的121名醫療隊員緊急集結,由韓丁帶隊奔赴武漢一線。 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新冠肺炎危重癥定點收治醫院院長胡俊波還記得,韓丁見到他的第一句話是“把病情最嚴重的病人交給我們”。 如韓丁所愿,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整建制承接了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癥加強病房。在此期間,醫療隊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和專業需求搭配團隊成員,發揮綜合優勢,實現遠程會診、遠程查房,并將協和醫院著名的“臨床病理討論會”搬到武漢。 據胡俊波介紹,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像北京協和醫院這樣整建制接管病區的醫療隊有23支,他們整體作戰、分工協作,與死神展開了殊死搏斗。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金銀潭醫院及湖北各地定點醫院。援鄂白衣戰士以血肉之軀,筑起了生命的屏障。 3月17日,武漢連續7天確診病例數為零,醫療隊開始分批撤離。這一天,武漢居民陽臺相送、街頭鞠躬;人民警察列隊敬禮、鳴笛開道,以最高禮遇送別英雄。 4月15日,最后一支援鄂醫療隊撤離武漢,雷神山醫院休艙。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這意味著湖北武漢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重大階段性的勝利。(完)
責任編輯:徐亞旻 |